版主您好,我有在訂閱您的文章,我覺得很受用,三不五時會看一看提醒自己不要太衝動,本很好奇版主的持股有哪些,但看過之後覺得奇怪為何沒看到中碳或中聯資或大統益或茂順...等一般存股的網友推薦會買的股票,是因為您覺得合理價沒到嗎?還是巳經先出場了,算算您網誌寫的時間也滿久了, 1張都沒有嗎??不知上述幾檔股票為何不受您的青睞??沒什麼祇是覺得很奇怪而巳,可以討論嗎??
最近幾天在忙著改財報庫的檔案,下一季開始上市櫃就可合併在同一份,使用上會更加方便,但是一個人的時間總是有限,所以這幾天就沒有再寫什麼新文章,不過說實在的自己所使用的方式真的要說的話也沒幾個重點,不就是找好公司、算合理價、耐心等待買進及持有,幾句話就可以帶出重點,剩下的就是用經驗及時間來加強心態這一塊。
之前也說過,自己有時候還是會犯太早買進的錯,所以打打字也可以適度的幫助自己不要太過觀注市場,多一點冷靜來看待市場漲跌,把時間用在有意義、可以幫助到人的地方,雖然沒辨法每年賺大錢,但至少要讓錢每年以6%、8%的速度慢慢滾,以持續增加被動收入為目標,慢慢取代掉薪資收入。
回到主題,很高興有人問我問題,因為回答問題不只可以提供學習的動力,有時候也可能會激發出不同的思考邏輯,更重要的是對於有相同問題的人也能找到一些方向,所以說有問題才有學習、有學習才有進步、有進步才可以逐步提升穩定獲利的機率。
上述所提到的問題可以分兩個部份來說,第一個是「一般網友推薦會買的股票」,因為自己所買的個股並不是因為誰的推薦而買,若這樣的話上百支績優的股票可能會買不完,而目前所追蹤的個股大多是找資料的時候慢慢查閱財報並歸類出來「適合自己」的股票,這邊的適合自己的意思像是看的懂的產業、不可或缺的產品等,因為「了解所投資的公司」對於長期持有的幫助是很大的。
另外一個是您有提了幾支個股,這些的確是大家很常聽到的好股票,而我的持股中沒有這些個股其實也不用太意外,之前有說過自己是在金融海嘯後復甦期才開始轉換這種投資方式(2009年),所以有不少股票都已上漲了一段,以中碳來說當時約76元,但算的合理價為65左右,所以就沒有買入,後來該股漲到了188元,有不少上過我課的人常問我後不後悔,我的答案都是「不會」,因為價差本來就不是我所追求的,過去玩價差的結果不想再次發生,我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浪費了。
從上面這段也可以發現這種方式其中一個缺點,就是沒辨法有效的發現「飆股」,所以想賺倍數價差的人建議不要採用挖股誌內所提的方式,因為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是每年獲取6%、8%的利潤,有價差的話算是多賺的,這樣一來自然就不會以價差為前提來進行投資。
所以像中聯資、大統益等「大家熟知」的好股票在當時已經不便宜了,所以才轉往相對冷門的公司,而這些股本不大、成交量不高的個股,其實還蠻多是不錯的公司,過去二三十年每年都「正常」獲利,所賣的東西在未來二十年一樣會存在,試想一下,有幾間「科技公司」過去二三十年每年都穩定獲利的呢??產品一旦跟不上變化就有可能被淘汰,若投資人沒辨法提前嗅出產業變化的狀況,那麼套牢、認賠就會一直重複發生,連分析師都不一定看的準的產業變化,散戶手中又有多少資訊可以判斷呢??
目前除了用自己有把握的方式賺取合理的報酬,相信過去會發生的未來也會再發生,所以手中必須握有一定的現金來等待這個機會出現,這邊再強調一次,這樣做不是以賺取超額的價差為出發點,而是為了提高每年合理報酬的比率,如目前為6%、8%,遇到機會出現時可「每年」提升至10%、12%,舉個例子,若某間公司每年配息約3元,而下跌至合理價28元時買入,那麼往後每年領取的報酬為10.7%。
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您的問題,若還有其它問題的話可以再提出,謝謝!!
【贊助商廣告】
分享此文章給好友
Blogger Comment
Facebook Comment